热点资讯

H5在时政新闻报道中的作用

  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,传统媒体推出了不少优秀H5作品,增强了时政新闻的贴近性,受众接受度高,起到了入眼入耳入脑入心的传播效果。这充分说明,在严把政治方向、舆论导向的前提下,主流媒体完全可以借助新技术的东风,探索出时政报道的创新之路。
传播力分析
 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年之际,各大媒体竭尽全力,推出了各种融媒体新闻作品。人民日报、新华社等中央主流媒体推出的H5融合报道起到了榜样作用,爆款迭出、精品不断,取得了傲人的战绩。

热点议题引领导向,传播力强
  主流媒体推出的H5新闻作品,有不少作品在朋友圈刷屏,传播力十分强。比如,《闻声识改革》在24小时内就实现了总浏览量超75万;被网友称为“改革开放版清明上河图”的《幸福长街40号》更是广受好评,在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上的阅读量超过4400万,在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上的阅读量超过10万,转发量超过8.5万。在发布当天,《幸福长街40号》的相关讨论更是位居新浪微博热门榜单第2位,热搜榜第7位,实现了传播价值的最大化。

  在舆论引导方面,作品通过鲜活的事例讲好改革开放故事,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,充分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。比如,通过长图的形式展示40年来百姓物质条件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迁,从侧面反映国家的发展和进步;用全景的方式展示习近平总书记论改革开放的关键词,宣传时政热点。这实际上是主流媒体在融合环境下向民众展示最新的政治信息,在网络空间引导舆论的行为。不少用户留言“厉害了我的国!”“人民生活正在一天比一天好!”等,证明这是一次引领舆论的成功实践。
 
时政新闻增强贴近性,受众接受度高
  由于题材限制,会议报道必然会是严肃的。所以,各大主流媒体选择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召开之前,用贴近实际、贴近生活、贴近群众的方式为严肃的时政议题预热。在内容编排以及创意上,都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着手,以小见大,用新颖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呈现角度打动受众。这样预热的方式不仅率先传达出了庆祝改革开放的讯息,增强了时政新闻的贴近性,吸引了受众对新闻的关注,又保证了新闻自身的严肃性。

  新媒体时代受众的信息获取方式跟以前相比出现了巨大变化,因此在承载信息的形式上也要适应受众的变化,增强可读性,同时尽量用接地气的“共同语言”开展有效传播。在这种关于国家大事的重大议题上,与受众的关联度越高,就越能引发受众的关注和讨论。在人民日报推出H5作品后,不少网友表示“满满的都是回忆!”“找到了成长的轨迹”。主流媒体使用H5新闻作品,增强了时政新闻的贴近性,受众接受度高,起到了入眼入耳入脑入心的传播效果。

部分作品缺乏深度挖掘,形式大于内容
  当下,传播者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新媒体时代获得更多关注,往往会在形式上努力创新。这就使得一些H5新闻作品会在创意设计上投入很多精力,受众被炫目的技术吸引,会更多地关注界面中的视频、动画等,但是在过分强调感官体验的情况下,会使许多重要内容的解读停留在表面,缺乏个性化深度挖掘,不能对新闻事件的实质进行剖析和思考。
  在庆祝大会之前,为了给受众轻松、游戏化的阅读体验,媒体推出了一些将新闻事件精简、可视化的H5作品。新闻编辑将众多碎片化的信息进行了整合,但是由于阅读水平的差异,部分受众无法准确理解新闻事件的本质,一些重要信息无法在他们的记忆中长期停留,有一些评论表示,“有效信息要拉到最后瞪大眼睛找半天才能看到”,或是“形式过于花哨,核心内容很容易被忽视”。
创新启示
如今,H5不仅是一种自带融媒体属性的跨平台、跨屏幕、跨产业、跨体制的传播媒介,也是推动主流媒体在融合环境下加强话语权的一种尝试。而这一次部分主流媒体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推出的H5产品,为时政报道在媒体融合时代如何进行创新提供了一些新启示。 
找好角度,提升新闻趣味
  时政报道若仅仅停留在工作总结、报告解读、发言梳理上,只会让受众对重大时政议题失去兴趣。实际上,时政议题与民众利益有着密切关系,如果以民众最想知道的信息作为切入点,并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出来,一定能达到好的传播效果。要找好报道的角度,就需要媒体在前期工作中做好充分准备,关注受众需求,准确捕捉用户的情感“痛点”。时政新闻报道创新应该从民众的基本诉求出发,结合政策、法规或重大讲话的解读,以小见大,实现更好的效果。具体来说,可以综合运用H5技术,结合VR、AR、短视频等手段,尽可能将有用信息进行精简;叙事语言上,也可以使用较为轻松的符合网络社区语言风格的表达方式。

依托技术,强化互动交流
  目前的时政新闻报道,已经展现出与用户进行互动交流的一定尝试,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。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产品需要注重互动性,建立与受众的亲密关系。媒体应该依托技术的力量,充分挖掘新闻产品互动交流的潜力。当前情况下,随着VR、AR等技术的兴起,媒体的信息呈现方式更加转向视觉体验。而移动传播的本质是基于场景的服务,即对场景的感知及信息适配,场景成为继内容、形式、社交之后媒体的另一核心要素,场景的意义被大大强化。这些转变从实质上看就是为受众提供了另一种互动沟通形式。比如,可以在大数据的支持下,让受众实现在虚拟“群聊”场景中的实时互动。
重视内容,避免过度娱乐
  技术和形式始终应该是为内容服务的,不能盲目追求炫目的视觉效果而舍本逐末,忽视内容的重要性,甚至导致重大的传播议题被边缘化和过度娱乐化。媒体作为公众信息的把关人,应该重视优质内容的选择,准确传递信息。时政新闻报道中的H5产品虽然在形式上有所创新,但仍然属于新闻制作与表达的范畴,主流媒体应坚持主流话语表达,找准创新与激进的“度”。在内容上,也不应该是传统报道方式的简单搬运,而应该运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,进行深度挖掘,避免出现技术冲淡内容、形式大于内容等现象。